【传统技艺】八桅立式大风车制作技艺 (盐城市)
2020-12-03 13:37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盐城市
【简介】
“八桅立式大风车”,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当时出现的电泵排灌取代它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有幸的是“八桅立式大风车”在里下河地区,从古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它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灌溉及排涝中。“八桅立式大风车”系木结构组成。制造它主要由木匠师傅来完成。现今它虽已退出服务农业的历史舞台,但是会建造它的、为数不多的木匠仍然健在,为复原它的原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为研究它提供了不可取代的依据。
1985年由同济大学陆敬严先生等在苏北考察八桅立式大风车的遗存,并通过老木匠和使用过大风车的老人,得到比较详细的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21世纪初,由陆先生领导同济大学的中国古代机械制作室,邀请苏北老木匠亲临现场,为中国科技馆制作了一部按原貌比例1:7的小型立轴风车带动龙骨水车的展品。我认为它是国内现今有记载的第一部按原貌比例缩小复原的“八桅立式大风车”模型。
21世纪初某年,在江苏盐城龙岗镇横空出世了一个民营盐城市民俗动态博物馆,展出了两部原汁原味的“八桅立式大风车”。当时这两部八桅立式大风车是国内复原的仅有的两部。
2010年“八桅立式大风车技艺”被批准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为陈心林。盐城市民俗动态博物馆中两部按原貌复原的“八桅立式大风车”正是由陈心林老木匠师傅亲手建造,在展出期间,陈心林师傅自愿在两部八桅立式大风车旁为参观者讲解有关大风车技术的特点及其从前服务农业生产的故事。2017年6月我第二次去盐城民俗动态博物馆中参观学习八桅立式大风车时,发现这里两部八桅立式大风车比我2016年5月第一次参观时损坏得更为严重,并有在此消失的可能。据我在现场参观学习时得知,原民营盐城市民俗动态博物馆持有人,已将此博物馆转手给一位成姓老总。据(2017年6月)现持有人成总告诉我,目前他也无法维持下去。对于投资修复现存两部“八桅立式大风车”实是无能为力。国内尽有的两部按原貌复原的八桅立式大风车有再次灭失的危险。
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间,中科院自然科研究所和台湾南台科技大学、台湾高雄科学与工艺博物馆等单位,头尾经历三年时间,最终由台南科技大学出资,从盐城市射阳县河海镇清河村,寻找到曾经制作“八桅立式大风车”的陈亚老木匠师傅,他的儿子陈大权的家具加工厂作为制作大风车的作坊,从2006年4月中旬备料至2006年底,花去八个月时间,厂内制作基本完工。2007年7月13日(农历六月十八日)良辰吉日,在已选定的河道旁一块空地上,开始实施野外组装,用五天时间安装成功一部与历史原貌一模一样的“八桅立式大风车”,并试撵风车水成功。事后将大风车拆散包装运去台湾台南市,重新安装在南台科技大学校园中,成了一处别样的校园景观。我称它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相对完整按历史原貌复原的一部八桅立式大风车。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部完好可运转车水的中国式“八桅立式大风车”,雄壮的矗立在祖国宝岛——台湾省台南市内。
2016年6月大风车被收编在“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项目《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中。
2016年8月15日,中科院自然科学研究所专家组来盐城市龙岗镇调研“八桅立式大风车”。另悉同年江苏省已向国家申报“八桅立式大风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