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三江农民画(柳州市)
2020-12-02 14:42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柳州市
【简介】
三江农民画,生产传承基地目前主要集中在三江独峒乡,传承区域遍及该县的同乐、八江、林溪、古宜、斗江、良口、梅林等乡镇。这种民间美术的雏形,最初是具有绘画天赋的三江侗民,借鉴了本地风雨桥、鼓楼的民间彩绘及侗族传统刺绣、剪纸等姊妹艺术,在农闲时折木为笔,用锅墨、蓝靛等做颜料,把自己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原始浪漫的审美情趣戏画在墙壁、纸张或侗布上,美化生活,自娱自乐。
三江农民画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出现侗布画。三江农民画都是就地取材,以前是用锅墨、蓝靛甚至山上的果子做颜料,树枝做画笔,后来颜料升级为水粉、丙烯等。作品不仅画在纸上、墙上和布上,还运用在侗族的服饰、挂袋、腰带、钱包、手绢等生活用品中。
以鼓楼为核心,涵括风雨桥、戏楼、吊脚楼等和谐主题的民俗建筑、民俗风情、生活习俗等文化现象的鼓楼文化,是三江农民画创作的重要题材。侗族“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鼓楼、风雨桥和吊脚楼几乎成为每一幅三江农民画的主题或背景。譬如《讲款》,形象再现了本寨一众男女老少齐聚于鼓楼坪静听款首讲款的情景。
在艺术上,三江农民画吸取了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因素,在造型、色彩上具有独特和鲜明的地域和民族审美特色。她的现实性和现代性是作品生命之源,它是生长在民族民间文化里的人民群众自己的艺术。
三江农民画追求的是纯审美意义的文化和审美价值,根植民族土壤,表现的是今天的现实生活和劳动大众。民间美术大多题材单一、程式化,三江农民画却反映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每幅作品都是原创的,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