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盘王神武(桂林市)
2020-11-30 13:37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桂林市
【简介】
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乡不仅自然风景秀丽,吸引人的,还有其神秘久远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王神武》像是一朵奇葩,开在了瑶乡的深处。相对于《香龙舞》、《长鼓舞》来说《盘王神武》更短小精悍,表演形式更简练,很适合舞台表演,特别是旅游演艺。只是,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盘王神武》没有文字、图像记载,无相关具体的作品,只靠口口传承。而老艺人相继老去后,传承人已不多。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瑶族部落里,盘王托梦给部落首领,教导他们生产,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族人为了感谢盘王而为他建大庙、塑大像,每逢佳节举行庆典。一位天神得知后,非常嫉妒盘王受到百姓的敬仰,在瑶族同胞们载歌载舞喝酒庆祝丰收时,就装扮成凡人到庆典中捣乱。在场的瑶胞个个义愤填膺,就地拿起木棍、柴刀、斧子等物件充当兵器,一齐朝这个不速之客猛打,吓得天神落荒而逃。更有一位勇士奋起直追,直到天神腾云驾雾飞回天界。当勇士归来报告族人时,却发现手中拿着一面帅旗,众人看到帅旗都说他是得胜归来。此后每逢盘王盛会,为防止天神再来捣乱,瑶族同胞事先用木头做成兵器,由二人表演连贯的武打动作,以显示他们的神威武力及对道坛的捍卫。这种仪式流传至今,也就成为了《盘王神武》。
《盘王神武》是仅存于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境内的舞蹈,分布在福瑶、汉冲两个村委的平山屯、马留冲等几个自然村。一般说来,《盘王神武》需由6—8人表演,他们的道具为棍、剑、斧、旗子等,而乐器则为镲、锣、鼓等寻常可得的乐器。《盘王神武》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用道具舞蹈形式表达,分成打棍、耍剑等5个动作,每个动作寓意不同。如打棍表示用木棍赶跑坏人;耍剑是指用剑驱赶坏人;打斧用斧头砍杀坏人;耍锤则指用锤子驱赶坏人;令旗是指挥武士们攻打坏人。第二个步骤用手势表达,动作则相对多些,共有14个动作,分别是砍路、铲路、铺路、挑担、抬轿等日常生产生活的动作。
《盘王神武》多以跳、转、翻、旋等技巧为主,体现出敏捷、灵巧、威武的特征。如今的表演已由当初追赶天神,发展成为了整个生产、生活、欢庆、保护家园、祭拜盘王的过程了。在那些时而急骤、时而舒缓的乐器声里,在他们翻腾跳跃中,你会为一个民族所拥有的久远而神秘的文化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