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桂林漆器制作技艺(桂林市)
2020-11-30 11:14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桂林市
【简介】
漆艺在中国有七千年的历史,与烧制瓷器和丝绸纺织共同成为中国三大传统手工艺。在中国,坚持用生漆这种天然树脂造行创作的人非常稀少,原因也许是作品周期太漫长了。
桂林漆器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古代岭南工艺技术文化的优秀代表。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录的南方漆器,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的漆器酒具奇珍,都可以在桂林传统漆器中找到实例。
桂林漆器是广西古代漆器品种中唯一恢复制作的珍贵文化遗产,桂林古代漆器品种门类众多,但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桂北漆木器,工艺源头上受荆楚漆器影响,慢慢发展出桂北的特色。一种是岭南人民从劳动生活中,巧妙利用自然资源的杰作——天然胎漆器。例如竹根制胎漆器、灵芝胎漆器、葫芦胎漆器、贝壳胎漆器、角胎漆器、盘藤制胎漆器、柚子皮制胎漆器等等。这样的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趣味,到了明代,这种利用天然物制作胎体的漆器受文人风气影响,逐渐向文人生活器物演变:用竹根制漆水盂和漆酒器,用贝壳制漆酒器,用灵芝制酒器及文房器物等等,此类漆器文气郁郁,趣味十足。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了利用海胆髹漆制作的酒杯,就较为接近当时的文人生活喜好。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桂林漆器工艺传承一度中断。2006年,传承人王伯杨开始恢复制作,并在2014年申报非遗。为了便于和各地的漆器区分起见,王伯杨将自然胎系列漆器归纳为广西天然胎漆器并在《中国生漆》学术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广西天然性胎体漆器的传承与发展》一文,引起业内关注。桂林漆器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逐渐为世人所知。竹根漆器、灵芝漆器、鲍壳漆器、葫芦漆器、古藤漆器等深受市场欢迎。桂林漆器以小巧精致见长,作品虽小,制作要求却极其严谨,每件作品均独立设计,具有千器不同面的特征,十分耗工费时,往往数年才成一器。成品精巧绝伦,小中见大,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