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石斛泡制技艺(安徽省)传承人:何云峙
2017-05-05 16:41
说到霍山石斛,不得不提到一个年逾七旬、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被誉为“大别山药王”的安徽省霍山县太平畈乡农民党员、霍山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云峙。他曾获得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是安徽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何云峙的毕生,都和石斛有着不了的情结。
早在70年代,身为老虎崖中药场场长的何云峙,就已经开始研究石斛的无性繁殖,收效甚微。于是,他带上干粮和水,几经周折翻越大别山南麓到达岳西县拜访一位神秘的药农,得到了该胡姓老药农的真传。却很遗憾的依然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但却为他以后进行试管育苗积累了经验。通过多年的磨炼,他深知个人的力量的有限,于是他找到县医药公司、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等单位,争取资金、技术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在多方的努力下,省科委终于将霍山石斛家种工程正式列入科研项目,直接委托何云峙试验,并得到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于文力、徐永昌等专家的协助,进行试管育苗的研究。该项目还同时被列入了国家“七五”星火计划。1981年,第一批试管育苗研究成功;1985年,试管育苗家种成功,并收割品质优良的药材。当年,5万株野生试管苗,成活率已达90%以上;使用“石斛营养液”移栽的霍山石斛成活率达90%以上。霍山石斛人工栽培模式得到了专家认可,科研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石斛,2001年3月,在县、乡政府的帮助下,他注册成立了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集科研、栽培、生产、加工为一体,建有个人石斛基地4000多平方米,并注册了“何云峙”牌商标,年收入20多万元。新建的组培室,研制开发了铜皮石斛、铁皮石斛、米斛等5个品种,现已成为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等高校的科研基地。
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后,已74岁高龄的他并不满足,结束采访时,何老告诉笔者:“虽然我年龄大了,但作为一个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把霍山石斛产业做强做大,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研究的成果奉献出来,造福家乡百姓,回报组织、回报社会”。目前,他正在致力于普通环境育苗技术的研究,一旦成功,石斛育苗就可望走出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