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俗

【地区】桂林市

【简介】

灌阳县的传统节日“二月八”农具节,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土产山货将大街填窄,欢声笑语把小巷挤宽”。农民们趁着节日买卖犁耙、箩筐、棚垫、簸箕、米筛、锄头、镰刀、桌椅、板凳等,农具家具应有尽有。

唐武后则天初年(约公元687年),长安法师洞源高僧抵达今黄关镇狮山寨,见此处西向一条条山岭云雾荡漾,若传说中“混沌初开,莲花拥坐”之状,颇如佛意圣地,逐至七道岭脚夯土为墙,盖以树皮,结芦为刹,以每朝云雾四冥为其启名“云台寺”。

洞源法师在化缘过程中,见乡间诸多百姓疾苦,每到春天,连锄犁农具、稻粟种子都买不起,误春误年。于是,洞源法师在早春二月初八日即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道这一天,将每年化缘所得来的钱全部施舍给买不起农具、种子的贫困人家,以度穷人春耕。如此年复一年,此举似乎成了云台寺的规矩。每年“二月八”这天,都有诸多穷人到云台寺烧香拜佛,领受布施。而制作农具、种子多余的人们则也在这天赶往云台寺拜佛卖货。布施买卖相聚,拜佛交易结缘。这就是“二月八”的雏形。

约四十年后,即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一位“吴越人之宦”的大施主洞源澈掷金数十万两,历经十年,建成庞大的云台寺院。二月初八这天,大行布施,或以钱,或购买农具、种子施舍给穷困百姓,以助春耕。继而,信众、弟子日增,香客游人接踵。尤以二月初八这天,乘拜佛、营生、游览三利之便,或受用布施,或买卖农具,或观赏胜景,穷庶殷富,三教九流,千家万户都赶“二月八”,并且垂青周边县份信众客商,从而形成集拜佛、商贸、观光于一体,形成盛大的“二月八”庙会。此后,盛会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传播范围涉及周边诸省,远至湖广、江浙。


上一篇:【民俗】阳朔福利五月八(桂林市)

下一篇:【民俗】石口花炮节(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