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连云港市
  【简介】
  连云港市云雾茶的发源地在北云台山的宿城乡大竹园村,经历岁月沧桑之后,又在南云山和中云台山等地传播,现全市种植面积近万亩。该茶已传承千年,闻名遐迩,在大竹园村就有一茶农石宝兴家至今还收藏着祖先留下的一张嘉庆七年间(1802年)茶叶地买卖的契约。据传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到过宿城大竹园山上的悟正庵时,惊喜地发现此地的茶叶品质奇特,曾当即亲口赞道:“宿城山上有仙庵,上有仙庵云雾间,云雾间生香四溢,生香四溢宿城山。”并还留下了“龙团凤饼”和“题宿城山云雾茶天书”的御笔。每年春末,悟正庵的老和尚都要精心制作二、三斤的云雾茶进京朝贡。自古以来,就有高山出好茶之说,大竹园村正是处在海拔400多米的山顶上,有十几棵幸存的百年老茶树就分布在大竹园村奇峰异石、错落重叠锦锈的山崖崖缝中,有丰富酸性土壤润育,并经常笼罩在云雾之下,质朴天然。 云雾茶手工制作技艺精湛,祖传秘方悟性之大,深藏许多奥妙难解之谜,现代工艺无法替代,其独特品质风格是:条索紧圆,形似眉状,峰苗挺秀,润绿多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清明,叶底匀整。 1921年“树艺公司”产的云雾茶以其品质获南洋劝业会奖。1980年,全省品茶会上,连云港市宿城大竹园的云雾茶同南京的雨花茶、苏州的碧螺春、无锡的二泉银毫,列为江苏四大名茶。

  连云港市云雾茶乃云台山区所产绿茶之总称。其栽培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香味持久,滋味鲜浓,品质甚传,多次在国内外评比会上获奖,是连云港市著名的传统特产。2005年有茶园面积129公顷,年产茶叶57吨。云台山云雾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宋史·食货志》记载:“天下之茶分六榷”,“海州居其一”,“入钱之数厚于他州”。《金史·食货志》记载:金承安“四年三月(公元1199年)于淄、密、宁、海、蔡州各置一坊造新茶”。明《云台新志》记载:“茶,出宿城山”。“今唯宿城乡悟正庵尚有茶树,岁得一二千,山僧改之如龙团凤饼焉”。清末,徐封事(即徐绍桓)奉命在花果山设“南北两大局”,经营茶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沈云沛、宋始基在花果山兴办树艺公司,广种茶树,精心制茶,所产云雾茶于民国3年(1914年)获南洋劝业金奖,民国13年(1924年)获江苏省物品展览会特别奖。1952年云台林场发展小叶种茶叶,1958年被评为江苏省四大名茶之一;1959年引种江南储叶种茶,1980年4月江苏省农林厅组织制茶专家来连进行制茶工艺流程研究,对制作过程中的茶园管理、鲜叶采摘、摊凉、杀青、揉捻、解块、烘烤、整形、复烤、分级、包装等十多道工序的技术要求逐步完善,定格,并以当年所产茶叶参加江苏省品茶会,与南京雨花茶、苏州碧螺春同列江苏三大名茶。2002年,南云台林场所产云雾茶在全国茶叶博览会上获银奖。2004年在“百名专家兴百村”的活动中,南京农业大学的制茶教授又来连指导制茶技艺,使云雾茶质量不断提高。
  
  云台山的茶园主要分布在南云台的花果山云台林场,北云台山的宿城、云山,海拨高度在180—300公尺左右,目前云台山的茶园有2400余亩,品种为群体子叶种和中型楮叶种。云台山的花果山云雾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南宋,云台山自产的茶中就为海州佳茗,据云台山新志记载:“天下之茶分六榷,海州居其中”海州三茶山,度过云台者,兮惟宿城尚有茶树,山僧秘这如龙团凤饼焉,上贡帝王。1921年云台树艺公司产的云雾茶以其味甘、色绿、香久、耐泡等特色获南洋劝业会奖;1980年被评为江苏三大名茶;2001年5月花果山云雾茶获江苏第九届“陆羽杯”淮北片名特优茶评为特等奖。茶叶属我国历史上作为饮品、药物、祭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长期以来,茶叶已经是当地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解决了相当数量的人员就业问题,仅以花果山云雾茶亩销售收入达200万元,从业人员近200余人。连云港市茶林实业公司产的《花果山牌云雾茶》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

上一篇:【传统技艺】海盐制作技艺(连云港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葛粉制作技艺(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