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窦娥传说(连云港市)
2020-11-21 14:53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连云港市
【简介】
汉东海孝妇窦娥故事这一民间口头文学产生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窦娥故事发生地——连云港市朝阳镇北山坡的孝妇墓前见,即孝妇含冤被斩三年后修建的“汉东海孝妇祠”,是海属地区470多座寺庙道观中历史最悠久、香火最旺盛的之一。窦娥的故事由于元关汉卿的戏剧《窦娥冤》唱响大江南北以后,更是家喻户晓。《汉书。于定国传》、晋干宝《搜神记》、《说苑》、唐《州志》、宋《太平寰宇记》等都有窦娥故事大致相同的记载。古今海属地区的《海州志》、《云台山志》等地方文献记载数不胜数。元代大杂剧家关汉卿据此创作了戏剧《窦娥冤》这一千古名著,使东海孝妇的形象流传更加广泛。最早出现孝妇为窦氏的,是明成化15年(1479)朐山县令刘昭所著《汉东海孝妇窦氏祠记》云:“孝妇东海人姓窦氏”。更具体提到窦娥的,见于清《云台新志.程学桓云台诸山游记》:“此去二十里为窦娥坟,古芳可吊”。《海州直隶州志》、清末诗人张学瀚《云台导游诗钞》关于孝妇的考证记载犹为详尽。“孝妇,郯人,17岁嫁到东海郡新县巨平村窦家,因其仁孝、贤惠、貌美,邻里皆呼其窦娥。新婚两年夫亡子丧,与婆婆相依为命,种地织布勤俭持家,孝敬婆婆关怀备致,其节孝美名有口皆碑。婆婆不忍媳妇长期守寡,劝其再嫁,窦娥至死不从。于是,婆婆上吊自杀。婆女告窦娥逼死母亲。昏聩县宰不分青红皂白,严刑逼供,致屈打成招。孝妇被斩时,许下三宗愿,如系冤杀,血将倒流、六月飞雪、大旱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