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医药
  【地区】苏州市
  【简介】
  吴中闵氏伤科,发祥于昆山西乡之白塔港,从清代嘉庆年间起,历经五世,约有近200年历史。该世医源起于昆山,兴盛于吴中,名播于苏沪浙一带。主要以祖传治伤绝技和秘方伤膏药医治跌打损伤、骨断脱臼、扭腰曲筋等症状,疗效显著。闵氏伤科世医第四世传人闵清鸿于1958年献出祖传伤膏药及其它医药秘方,由昆山县人民政府印行,获得省级表彰。第五世传人闵华深得其父母之治伤医术,就职于昆山市中医医院闵氏伤科门诊,运用现代电子设备,兼以祖传手法整复和方药施治,在治疗关节内骨折、各种脱臼、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拥有自己的独特疗法。1998年,闵华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家传秘方“损伤万宝丹”及“化瘀定痛口服液”献给了卫生部门。其中“损伤万宝丹”一方收入了《苏州市名医名方录》。专家评价此方为家传治疗损伤瘀血显著疗效药方,经昆山市中医医院实践证明疗效确属理想。昆山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在其基础上,结合传统,中西医并重发展,形成了以骨关节、脊柱、手外科和伤科门诊等专科组成的骨伤中心,由于其中医特色明显,效用良好,该专科被评价江苏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闵华因病于2004年后未再行医,由医院为其所配之专习徒弟继续伤科门诊。
   
  闵氏伤科由来已久, 闵氏传承业已伤科五代,始祖闵籍,字坚亭,清嘉庆,同治年间人,(1801-1874),新阳白塔巷村(今昆山镇玉山白塔村6组)人,从小喜习武,悉心研究治伤术,对人体骨节部位熟识详明,更得家传治伤秘方,又受高僧指点,传授治伤绝技,吸取各自的精髓,形成了疗效卓著的治伤方药和独特的手法.于是开始专业伤科,名震苏,沪间.
  坚亭有一子一女,女儿民娣,子,思启,均继承父业,擅长伤科兼精武艺,尤接骨密技,医效显著,病者盈门,名播江浙.
  第二代思启,字迪甫,于光绪二十五年,为发扬光大父业,举家迁居苏州仓街89号(今128号)。并将闵氏伤科初步推向沪、宁各埠。在上海,昆山设立分诊所.
第三代传人万青,名钟杰,自幼从父学医,随父迁居苏州娄门设诊行医,盛年而逝,年仅36岁,以长侄廉伯为嗣子.
  采臣,继父业随父迁居苏州仓街,由父授医术,先于苏州应诊,民国初返回昆山。于1939年也离世。
  蕴石,随父举家迁居苏州仓街行医,自幼从父学医,长兄万青,次兄分别赴沪和回昆山行医。蕴石与父在苏州仓街诊所,临证运用祖传医技和秘方伤药,疗效显著,诊务繁忙。形成确立了闵氏伤科的治疗体系。
  第四代,廉伯、漱云、贯玉、幼奎、锡安、石生,均继各父为业,学医伤科。现第四代传人仅存石生继业仍业伤科。
  闵石生,名清风,生于民国15年(1926),蕴石子。自幼从父学伤科,民国31年起随父在苏州行医。建国后1956年参加林顿路联合诊所,1958年合并成立平江区联合医院(现为平江医院),任中医伤科医师,1969-1980年下放至吴江黎里卫生院伤科工作,培养长子大权,次子大联及学生一人,使黎里卫生院成立为伤科医院,在当地、邻镇及邻省浙江,上海青浦、淞江等地慕名医治。1980年调回平江区人民医院伤科,1987年晋升为主治医师。
  第五代 闵慰曾、闵光、闵华、闵大权、闵大联,均随各父学习伤科,均在各处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目前身体健康,正常在医院从事伤科临床工作仅为闵大权、闵大联。他们仍为闵氏伤科继承和发扬,并且结合现代医学,使中医伤科更具活力。

上一篇:【传统美术】苏州砖雕(苏州市)

下一篇:【传统医药】郑氏妇科疗法(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