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曲艺
  【地区】常州市
  【简介】
  常州评话,又称常州大书,始于宋代中期,是一种曾经广泛流传于常州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曲艺品种,与苏州评话、南京评话、扬州评话等乡土评话类似,在艺术上一脉相承。
清乾隆年间,苏州王周士来常州说苏州评话,在之后的传承过程中,苏州评话逐步与常州的风土人情结合相融,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常州评话。常州评话与常州道情也是一对姐妹花,常州道情拿掉其中的唱活便是常州评话,最初的常州评话艺人多由道情艺人发展而来。
  清末民初,常州评话处于一个全盛时期。当时常州城乡各地茶馆林立,这些茶馆大都有常州评话的演出,如东门桥堍的月和茶馆、南门广化桥茶馆、西门文亨桥堍近水阁茶馆、北门青山桥堍青山茶馆,还有新丰、狗肉桥、下街、德安、双桂坊等茶馆,几乎每天日夜两场,常演不衰,专业演员近百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常州评话还与常州道情的艺人联手成立了行业公会“新裕社”,并商定、通过了新会员入会、上会的规矩和制度。
  常州评话的演员多为男单档,说表用常州方言,人物角色的官白用中州音,模仿京昆表演手面。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常穿插当下的社会热点和新闻现编现演,即兴发挥。其书目的内容,多为改编章回小说和移植苏州评话。建国后,还创作了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的新长篇。代表书目有《杨家将》《隋唐》《月唐传》《血滴子》《乾隆下江南》《常州白太官》等。现在能查明传承谱系的主要有四大书系,分别为:《杨家将》书系,始于刘全海,传至第四代;《三国》书系,始于屠产法,传至第四代;《隋唐》书系,始于张忠芳,传至第三代;《常州白太官》书系,始于许玉泉,传至第三代。
  常州评话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周玉峰,他的表演以“快口”著称,语如贯珠,叠彩连绵,淋漓酣畅。同时他也是一位评话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评话、62部短篇评话。其代表作长篇常州评话《常州白太官》,被誉为“以一部作品撑起了一个曲种”,曾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由于人才青黄不接,近年仍在演出常州评话的仅有梅柏英、杨洁艳等几位老艺人。目前,常州市曲艺团正在抓紧授书传艺,以抢救和保护这一传统地方曲艺品种。

上一篇:【传统技艺】常州雕庄竹工艺品制作技艺(常州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杨桥捻纸(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