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跳甘王(来宾市)
2020-11-13 13:39
【类别】民俗
【地区】来宾市
【简介】
一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7月28日,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一带的壮族人都会聚集到当地最有名的三江甘王大庙,在师公的主持下祭奠甘王,跳甘王舞,庆祝甘王生日,祈求甘王消灾除祸、保佑平安,“跳甘王”这种民间文化也因此得以流传下来。
甘王到底是何人?为何当地人如此崇拜他?家住大樟村古楼屯的罗善谋、家住那婆屯的罗锡玩和妻子罗秀花,曾经分别是大樟乡甘王历史研究学会的副会长和成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们和罗定光等人一起大力宣传甘王故事,让后人不要忘记甘王这个人。
据《象州志》记载,甘王本姓罗,叫罗应,公元394年(东晋夏历甲午年七月二十八日)出生于象州县大樟乡大樟村古车屯(大樟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划归金秀管辖)。他自幼家境清贫,父母早逝,以帮财主看牛为生。由于他头脑灵活,身怀奇术,善于团结民众。长大后,他常常带领村民与有钱有势的财主作斗争,财主恨之入骨,多次遭到财主诬告。在一次被官府追捕中,他用剑刺杀了官差。为避免牵连族人,他逃入大瑶山避难,改姓名为甘罗应。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兵马入侵,南朝皇帝下诏征兵。甘罗应带领一帮难兄难弟应诏出征,阵前多次以奇术大破北魏兵马,屡立战功。凯旋归来,南朝皇帝刘裕论功行赏,欲封其为护国大将军。但罗甘应不愿封官,坚辞归故里,但提出了一个请求:请刘裕免去他家乡大樟一带百姓的皇粮。刘裕于是下令免去大樟、中平、象州一带百姓皇粮,大樟一带百姓对其十分感激。
甘罗应去世后,南朝朝廷念其功绩,拨出重款派出能工巧匠,在甘罗应故乡古车屯的古车河边,依山而建修了一座前后三进的大庙,取名甘王庙。建成后,各地进香朝拜者络绎不绝,人们把甘罗应当作民族英雄来纪念。到了最后,甘罗应逐渐被神化。
其后,历代皇朝为借其威,还追封了甘罗应不少官爵:宋朝追封为“惠济感应候”,元朝加封为“惠济显圣公”,明朝晋封为王,清朝加封为“威灵王”。能连受几朝皇帝加封的英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少见。现在,当地人一般以他最后的封号尊称其为“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