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瑶族溜喉歌(贺州市)
2020-11-13 10:30
【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贺州市
【简介】
瑶族溜喉歌主要流传于富川瑶族自治县北部朝东镇、麦岭镇、葛坡镇等操“七都”“八都”口音的地区,是以汉语方言土话“七都”“八都”演唱,歌词以情歌为主。在歌曲结尾的衬词衬字中,常出现“溜喉咧”,因此得名“溜喉歌”。
在节日会期、婚假喜庆、礼仪交往等群聚活动中,男女老少都喜爱唱溜喉歌,特别是男女青年恋爱择偶,唱溜喉歌是主要手段之一。每逢婚嫁的大喜日子,都要唱溜喉歌来表达对亲人的留恋和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演唱这种歌常见的有单声部和二声部男、女同声二重唱,且同起同收。二声部主要以《喇吱香》《喇咯咧》《旋台歌》《旋月歌》等为代表性曲目。歌词一般用七言四句、五言四句的较普遍,也有七言六句、七言八句的歌词出现,但必须用本地土语押韵脚。单声部主要以《喇咧香》《绣球歌》等为代表性民歌,歌词内容以即兴编词较多,内容广泛,语言质朴,也有传统唱词,其歌词有七言四句、五言四句、七字双句以及长短不等的四句、多姿造句、双句等,都以本地的土语押韵脚,富有“七都瑶”“八都瑶”区域的独特色彩。
2010年,瑶族溜喉歌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入选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