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瑶族度戒(贺州市)
2020-11-12 14:49
【类别】民俗
【地区】贺州市
【简介】
瑶族有很多宗教风俗习惯。“度戒”(或称“过法”)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每个男子通常在八、九到十六、十九、二十二岁时,都要举行一次“度戒”仪式。“红头瑶”称之为“度鳃”,“篮靛瑶”称为“栽奢”,“沙瑶”称为“在”,富宁部分瑶族称为“者三”。
2014年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度戒》(王青伟著)很好地展示了一部关于瑶族度戒的传奇史诗。
度戒,普通的说法是成人礼。在瑶族地区,凡年龄满十三四岁的男孩,都要经过一次受戒仪式,举行过仪式的男孩表示已经成人了。度戒有许多宗教仪式(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道教仪式)。度戒时,师父传给弟子许多戒律,实际上也就是道教的戒律。 从经书记载的时间看,早在明朝就有了“度戒”仪式,这是金秀瑶族民间传授道教的主要仪式。
五六百年来,金秀大瑶山五个瑶族支系同胞信奉道教,古有“度戒”的传统习俗,“上刀梯”、“踩竹筒火”、“踩犁头”等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项目。除了寓意经过火的洗礼,净化人的灵魂,消灾灭难外,更锤炼了人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度戒”的时候,有道师,还有引度师和受戒者。选定村里一家做法坛之后,在法堂挂玉皇大帝、赵元帅和张、李天师等神像。供品是猪头、鸡、米等,道具有锣、鼓、镲、铜铃、铜剑等。
受戒仪式前前后后要举行好几天,一般依照受戒者家的经济条件来定。时间短的叫“小办”,时间长的称“大办”。但其中有一条,不论时间长短,度戒中的规矩是不能违背的。度戒中,受戒者必须严禁会客、社交、唱歌等,只能低头修身养性,吃清淡无油的饭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