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玉林市

【简介】

梁立勤家制作刀具已有100多年历史,代代传承下来,拥有了独特的工艺。“石南小刀锻制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石南许多群众都以锻制刀具为生,民国时期是石南小刀锻制的高峰期。”梁立勤说,凤山村的打铁师傅几乎没有放弃这门手艺的,而子承父艺,更像是一条铁规。

“在儿子读中专时,我就让他报读数控专业。”梁立勤说,儿子小时候就表现出了机械制作方面的天分,两三岁就开始看他制刀,以前的小刀里还装有弹簧,儿子大点后会自己拿来拆开,又自己装上,到读书时已经可以帮忙做很多活了。

但让梁立勤失望的是,梁方初中专毕业后,被深圳一家电梯公司录取了。本来等着他毕业后回到自己身边继承手艺的梁立勤连忙打电话给儿子,没想到儿子回了他一句:“跟你制刀既辛苦,又赚不了几个钱。”儿子的坚决,让梁立勤非常失落。

梁方初在深圳公司里干了两年,起初他的确没想过离开公司,却在一年回家过春节时,主动辞去了工作。“其实父亲后来没有再叫我回家,但我懂他内心的想法。”梁方初回想起当初决定辞职,仍觉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指引着自己。那次过年回家,梁方初第一时间到刀具厂看望父亲,当时父亲正在给刀具淬火,对他说了一句至今让他难忘的话:“祖辈留给我们的好东西,我们不能丢,你的爷爷传给了我,不能到你这里断了。”

正是这句话,让梁方初最终决定选择在家跟父亲学习制刀。“传承祖辈技艺其实是一种责任,也是传统的继承。”在父亲的教导下,如今梁方初已体会到其中的责任和乐趣。

石南小刀制作工序繁多,首要的是选用上好的钢板,然后是切模、熔铁、打铁、淬火、拼合、打磨抛光、开刃等,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如果哪一道工序做工不到位,整把刀的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其中,淬火这道工序是最讲究的,也是最难掌握的。”梁立勤介绍,看一把刀的好与坏,就看淬火是否到位。他到全国各地刀具生产企业参观过,发现自己的淬火技术有独到的地方,因为能更好地控制炉内温度。经过这样特殊处理之后的菜刀,不但锋利,硬度还十分稳定。现在,这门技艺也成了梁方初的“拿手好戏”。

在制作车间,梁方初给刀具淬火时,显得驾轻就熟。只见他把刀烧得发红发亮后,突然从高频炉中抽出,放进水中,随后又放进一台机器中压住。

“在淬火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握全部是凭感觉判断的。”梁方初介绍,烧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该抽出来,根本没有仪器测量,全凭肉眼判断。当初,为了熟练掌握这门技术,梁方初数不清有多少次在父亲旁边蹲得脚都麻木了,却毫无知觉。“这种传统技艺,有时就是一个动作的快慢都可以决定刀具品质的高下,所以学的时候,我连父亲的眼神都不放过。”

学习有时是要靠领悟的,得用心。因此梁方初刚开始学制刀时,梁立勤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让他静静地在旁观看,待他悟出一定的道理后,才让他自己动手。“到我自己动手时,父亲反而大胆让我去做,即使做出废品,他也从不责骂我。”正是在父亲手把手的教导下,梁方初迅速成长,不出半年时间,他就可以独立进行淬火了。

“目前我们一天可制作数百把菜刀,每年能生产近60万把菜刀、水果刀、旅游小刀等,产品供不应求,除了广西区内,还远销义乌、沈阳、广州等城市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梁立勤说,现在兴业县还计划建设一个占地50亩的石南小五金工业集中区,为石南小刀锻制技艺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手艺有了传承,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广阔,我对儿子充满了信心。”梁立勤看着已经能挑起重担的儿子,仿佛看到了许多年前的自己。也正是这一代又一代人,在父辈们的循循善诱下,走上了传承之路,将传统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上一篇:【传统技艺】石南小刀锻制技艺(玉林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玉林茶泡制作技艺(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