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凌云壮族 72巫调音乐(百色市)
2020-11-11 14:22
【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百色市
【简介】
凌云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产生于广西凌云县,主要以县府所在地——泗城镇为中心,是凌云县泗城镇壮族巫在进行巫术活动时演唱的曲调,曾在凌云县广为流传。
凌云壮族是古代骆越民族的后裔,自称“布楼”、“布依”。凌云建制历史悠久,古称泗城,历代为州、府、县建制重镇之地。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凌云壮族妇女为寄托哀思、缓解悲痛、避免灾难、抒发理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泗城自古就是凌云县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中心,但因山高石多,对外交流的环境相对闭塞,这无形中也为一些比较原始的民间风俗及信仰提供了存留空间。如泗城的巫术,从古绵延至今,目前仍根深蒂固地植根于此地,对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观持续发生着影响。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凌云泗城巫术仪式成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仪式伊始举行蛋卜情形与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中记载的内容如出一辙。当地传说泗城巫术仪式成型已有千年历史,照此并不是没有可能。当地老人能回忆起的老一代“布金”有八九人,大多已经离世,目前仅存彭八英一人。彭八英年老多病,已经很少行巫事。当地虽有新的“布金”产生,但与老“布金”已大不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即是巫歌演唱的不同。
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是壮族女巫举行仪式时所唱的一种巫歌,也称巫论,壮语称“欢经”,主要流行地是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境内的泗城镇。泗城巫歌是以单人独立演唱为主,一般为女声独唱,用壮语坐着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