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百色市

【简介】

靖西壮族山歌(靖西上下甲山歌)是靖西县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精神生活中占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人们把山歌当作抒情言志的一种手段,在农村,劳动时要唱山歌,恋爱时要唱歌,用山歌来驱散劳动的疲倦,用山歌来歌颂劳动和爱情,通过唱山歌结为夫妻的也很普遍。

靖西壮族山歌历史悠久,除了平日经常歌唱之外,还有赶歌圩的传统习惯。据靖西的《归顺直隶州志》记载:

春三二月圩场好,蛮女红妆趁圩嬲。长裙阔袖结束新,不睹弓鞋三寸小。谁家少年来歌唱,不必与侬是中表。但看郎面似桃花,郎唱侬酬歌不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靖西壮族歌圩的盛况。山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富有生命力的,所以一直传到今天。

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包括叙事用的平调、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其中以富宁皈朝山歌调、靖西马隘及汉隆山歌调、田阳古眉山歌调、马山山歌调、环江山歌调等尤为著名。山歌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单声部壮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壮歌。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山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100多种。在广西境内的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就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被视为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

上一篇:【传统音乐】凌云瑶族长号艺术(百色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丰县四平调(徐州市)传承人: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