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百色市

【简介】

田东县民间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现仍广为流传的剧种有彩调剧、粤剧、师公戏、南路壮剧、邕剧等5个古老剧种和壮族民间说唱艺术唐皇。经过摸底调查和深入调研,日前,广西民间艺术家协会认为田东县民间戏曲文化资源已具备申报创建“中国民间戏曲之乡”的条件。

田东县历史悠久,是右江河谷壮族文化积淀厚实的地方,在桂西壮文化圈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从唐代起,中原文化就以田东为桥头堡,不断向周边辐射,影响西南广大地区。在长期的中原文化与壮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田东壮民族文化。1985年,田东县成立戏曲志资料汇编小组,经过历时半年的深入采访,查阅相关史料记载,编写出田东县戏曲志资料汇编,对尚存的多种戏曲进行概述。据记录,先后流传到田东的剧种有南路壮剧、师公戏、邕剧、粤剧、彩调剧等5种以及壮族说唱唐皇。五个剧种都是在一百多年前流入该县,长期以来,从南部山区到北部山区都有民间剧团,节假日时都编演这些剧种的传统剧目。唐皇在田东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如今仍旧深受老百姓欢迎,在民间也还仍然收藏有许多古老的唱本。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田东领导革命活动时,这些剧种曾经发挥过宣传革命思想、鼓舞革命斗志的作用。

田东戏曲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民间自发组织、还在演出戏剧的团体有12个,其中彩调剧3个,粤剧3个,师公戏2个,南路壮剧1个,邕剧1个,唐王戏2个。如今,有几个老一代艺术家还健在,如彩调剧第五代传人罗有慧,“唐皇”调仑圩传人黎秀莲等。这些老艺人,有些正在指导当地后辈排戏,有些还能自己登台演出。而这些戏剧的最早流入地,群众仍然十分喜爱并不断排演,也有不少年青人人加入到演戏的队伍中。为此,全县各乡镇都有一个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如义圩彩调文化节、林逢唐皇文化节、思林嘹歌节、那拔歌圩、作登瑶族乡达努节、平马龙舟赛、朔良百灵歌圩、祥周商旅福神文化节、江城牛魂节等,民族民间文化已经深入人心。

为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一直以来,田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不断取得新成效。2005年,田东县艺术团杨建伟创作排演的彩调剧《杨老七》参加广西彩调大赛,获得演出一等奖、优秀编剧奖(创作类最高奖项)。根据义圩镇福旺村彩调剧《九连杯》改编的舞蹈《百年青衣》,参加2010年广西“八桂群星”奖比赛获得一等奖。今年5月,平马镇四平村传统师公戏《八娘过渡》,已冲进中国第五届戏剧奖的决赛。从2009年起,田东进一步加强对民间古老剧种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除南路壮剧外,已对其它几大剧种的传承基地挂牌保护,并对几大剧种的传承人进行授牌命名。通过传承人的传、帮、带、教等活动,带动了戏曲文化的继承传扬。2012年11月,田东县举办了传统戏曲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以及老戏老歌老艺人专场演出,经典剧目为本地人所喜爱,在民间引起很大的反响,得到区内专家的肯定,得到中央、省、市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好评。专家们认为,田东民间得以保留、演出广西区内五大剧种,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种文化现象在广西区内是独一无二的。


上一篇:【传统戏剧】那坡壮剧(百色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