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曲艺

【地区】百色市

【简介】

壮族末伦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壮族曲艺品种。它与北壮地区的曲艺系列唐皇、甫牙、唱天、比喻等曲种,相互依存、各显绮丽,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而广为流传。

仅就末伦一个曲种来说,还分上甲末伦与下甲末伦两个不同调式、风格各异的曲式。上甲末伦为靖西县城以北地区包括德保大部、天等县部分乡镇所流传的,其曲式为宫调式。每段落均以“哎”开头,以“哝呀罗”或“背呀罗”结尾。以靖西城郊的旧州一带为中心的南路,包括大新县部分乡镇所流行的唱腔,为下甲末伦。其曲谱为羽调式。也是用“哎”起音,以“啷呀哩”结尾。吟唱中,唱者据内容情节和人物的心境,以其细腻感人的情素滔滔诉说,随着吟唱者那诗情画意入情入境的情感变化,听者亦往往如痴如醉,回味无穷,真可谓感人至深。

壮族巫婆跳神时唱的一种特殊的曲调俗称“末伦”。末伦(莫伦)是壮语的汉字记音,是壮族民间的一种说唱形式。大本可分为靖西未伦和德保末伦(有“北路调”和“南路调”)两种。壮语末(莫)即巫。伦即叙述,含论之意,是叙说故事的巫调。巫调有坐巫、生巫,叙事巫三种。从巫调(壮语叫“末能”、“能”是坐的意思)即巫婆坐场祈祷鬼神时的一套唱调。或称末路是巫者上天路招魂之意。生巫调(壮语称“末生”,“生”意指非正式坐场的闲吟清唱的散唱)。巫调多为叹苦情、思离别、诉衷怀。后来民间艺人又运用这些巫调来说唱故事,才形成了末伦。巫调并非巫婆专用,一般男女甚至老人小孩都可以唱,并且以叙事为主,唱说个人身世遭遇,甚至后来发展为歌颂英雄传奇人物故事。靖西、德保地方人民把两种唱腔加以创造成为末伦调,后来发展成南路壮剧的最早唱腔。壮族末伦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壮族曲艺品种。它与北壮地区的曲艺系列唐皇、甫牙、唱天、比喻等曲种,相互依存、各显绮丽,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而广为流传。

上一篇:【曲艺】田东壮族唐皇(百色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德保壮族提线木偶戏(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