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靖西东球供纸制作技艺(百色市)
2020-11-10 13:16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百色市
【简介】
靖西东球供纸制作技艺流传于广西靖西县同德乡东球村各屯,主要集中在把种屯。把种屯是东球村的一个自然屯,全屯有29户壮族人家,其中就有23户掌握造纸技艺。东球供纸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东球供纸,当地人称“刷土”或“刷佐”,“刷”是纸之意,“刷土”即本地制作的土纸;“佐”是供奉之意,即讲这种土纸的作用,多用于供奉活动,如每年清明节拜山扫墓,剪纸钱、冥币上坟等。因为这种纸韧性好,不被虫蛀,不变顔色,农村不少家庭还喜欢用它来制成小本子记录族谱和生辰八字等永久性文字资料。东球供纸的制作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八个步聚,即:採、煮、洗、捶、搅、制、压、晾。採,採摘原料,选当地“梅列刷”(壮语,榕树的一种),剥其皮晒干。这种树皮造出来的纸质量上乘,白而细腻,韧性好;煮,将晒干的树皮泡水,使其充分吸水软化,然后蘸上石灰浆,放入大锅中,锅底先洒一层火灰,防沾,煮开两三个小时,目的是脱胶;洗,把煮后的树皮在清水中洗涤,主要是去碱;捶,用木槌捶打洗好的树皮,断其纤维,使纤维帚化、无规则地分散而成网状;搅,把捶好的原料放入水槽,加水,同时兑加“梅拷”(壮语,樟树)叶汁,调和成浆液;制,用篾席捞浆,使浆液附于篾席上,厚薄随意,然后剥离成湿纸张,一张张叠起;压,用石头等重物将一沓湿纸挤压,除水,也使纸面平而结实;晾,是最后一道工序,把经过挤压后且尚未全干的一沓纸一张张分开,沾于墙壁或木板晾干,揭下而成纸张。
东球供纸从起源、发展、衰弱、崛起、传承到现在,历经了二百多年的漫长历史。在这漫长的二百多年中,它都一直受到当地群众的喜欢,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生活实用价值,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同时,它也是靖西壮族优秀的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世代相传的文化生命力,在现代造纸工业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东球供纸依然尚有其微弱的生命力和市场。因此,它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对比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