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无锡市
  【简介】
  无锡地区的灯谜源远流长。东汉时期义兴(今宜兴)太尉许戫庙碑在唐代重建时,刻有曹娥体灯谜“谈马、砺毕、王田、数七”,谜底是“许碑重立”。此谜被收录进《全唐诗》第877卷“谚谜”之中。至宋代,无锡费衮写的《梁溪漫志》中载有“儉”字谜及其他类似于灯谜别解的文字游戏故事。明代的时候,江阴袁舜臣曾作“辛未状元”诗谜。该诗谜被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借为《射雕英雄传》中的情节,广为人知。清代乾隆年间,无锡甘露荡口地区的贡生华守谟,作《鹅湖灯市词》长篇叙事诗,其中用了“更有鸡坛文秀士,四壁藏谜看射覆”等70个字重现当时元宵节猜灯谜的场景。
  清代寄畅园后人秦永年曾著有《来生福弹词》,在书中引入了21则灯谜。咸丰时期,邑人企杜编著的《龙山灯虎》刊行,集谜800余则,为历代谜家所推崇。到了清末民初,无锡第一位报人邹弢,在上海滩发表小说《海上尘天影》,在第四十四回设置了中秋佳节猜灯谜、行酒令的场景,设谜14条。
  民国时期,无锡走出很多名人,很多大咖也涉猎灯谜。如入职孙中山总理陵园管委会的施纶,为北平丁卯谜社的创始人之一;民初“三大名记者”之一的宜兴报人徐凌霄,以及他的两个兄弟,都是北平射虎社的成员;设计动画片《大闹天宫》的著名漫画家张光宇曾参加上海大中虎社,并在灯谜刊物上发表有多幅漫画灯谜。而地方乡贤如冯绪承、张静庵、王传镒等,也都自费结集出版载有灯谜的文艺书刊。
  解放后,随着传播载体的变化,灯谜也从纯粹的纸质谜笺,嫁接到广播、电视乃至网络等中去。1959年7月,无锡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空中乘凉晚会”,首次通过电波和电话猜谜。并从1961年开始,在广播副刊性节目《周末生活》中不定期地穿插灯谜内容。特别是1979年开始的《周末生活》“元宵广播猜谜会”,通过信函参与,广受听众欢迎。从此,年年元宵,广播猜谜成为无锡的固定节目。
  2016年1月无锡灯谜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该项目的保护单位系无锡民间文艺家协会下属的灯谜专业委员会。

上一篇:【传统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无锡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锡帮菜烹制技艺(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