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俗

【地区】咸阳市

【简介】

长武庙宇泥塑风俗萌动于宗教信仰和民族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内涵。

最早来长的艺人白玉山,河北燕京人,在当地留下了许多精湛塑绘的遗迹。当地马坊村艺人雷复乾(1911——1983)的带徒传艺,泥塑、绘画、描影(画人物像)亦闻名于县内外。

现代艺人张俊英,75岁,芋元乡柳泉村人,师从雷复乾,先后于甘肃的兰州、平凉的崆峒山,宁夏的刘家峡以及本县的马寨、司家河、尧头等地,20多年间,塑像300多尊。艺人崔少峰,66岁,昭仁镇东街村人,承传父艺,学有所成,先后在青海、永寿县及本县南磵、马坊、东升、地掌、尧头村等地塑像30余尊,并擅长庙宇的梁栋彩绘。

长武庙宇泥塑,形体上站、坐、卧、悬,兼而有之,小到尺余,大至二丈。人物形象逼真,表情丰富,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魅力。

长武庙宇泥塑忌用铁具,以手工作业为主。常用的工具有尺板、木刻刀、印图木模、修制木模等40多种,根据像体部位装饰之需,也可临时制作一些必要的工具。泥塑工艺复杂,俗礼较多,包括筑神台、定位、安神桩、制作木模架、绑草、和泥、涂泥、雕形、修饰、晾干、彩绘等工序,且要择吉日开工。

在塑像过程中,有程式化的焚香和诵经等祈祷活动;泥塑完工后,要举行隆重的吉庆典礼,要“点眼开光”“通体开窍”,是一脉珍贵的文化遗产。


上一篇:【民俗】楼观台祭祀老子礼仪(西安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真金线制作技艺(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