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断丝弦锣鼓(安徽省)传承人:王景义
2017-05-04 14:30
王景义,男,1953年出生于宿松县碧水长流的凉亭河畔。
其父王岳华,是当地业余剧团的司鼓,幼年的王景义,随父王岳华耳濡目染了本地的乡村器乐断丝弦锣鼓。从那时起,断丝弦锣鼓就成了王景义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
1970年11月,由于对断丝弦锣鼓音乐的执爱,王景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宿松县黄梅戏剧团,成了一名打击乐演奏员;1973年进安庆地区文艺训练班专业学习打击乐。
在剧团工作的四十年时间里,王景义着手对散落民间的断丝弦锣鼓曲牌进行了搜集整理,熟练掌握了断丝弦锣鼓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尝试着在黄梅戏、文南词小戏、大戏中应用断丝弦锣鼓音乐。在参加安庆地区汇演的小戏调演剧目《苏文表借衣》、《拧成一股绳》等演出中,王景义在传承前辈技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2009年11月,由王景义组织断丝弦锣鼓乐队伴奏的大型黄梅戏《孤山妈祖》参加了中国·安庆第五届黄梅艺术节,并获“金黄梅奖”。
为了断丝弦锣鼓技艺的保护和传承,王景义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在新编宿松县志里,王景义对《断丝弦锣鼓》的部分章节进行校订,并首次将在民间搜集到的工尺谱记谱的、最原始的断丝弦锣鼓曲牌编入县志中。
为了这一民间的艺术奇葩能永葆青春与活力,王景义已奋斗了近半个世纪,他说,他的下半生也是为断丝弦锣鼓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