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城南龙灯,主要分布于南昌市青云谱区内的城南村、前万村、黄溪村、三店村、熊坊村、施尧村、下尧村、石马村、万溪村、楞上村、热心村等。

城南龙灯的前身是板凳龙,俗称“杨家的轿子,聂家的行,史家的板凳(龙)爱死人”。古代人们舞龙求雨,保佑五谷丰登,是我国民间文化活动之一。

城南龙灯以舞龙灯为主,从春节到元宵,歌舞达旦。龙灯的套路较常见的有“龙王出海”“乌龙摆尾”“翻江倒海”“青龙盘玉柱”“蛟龙归海”等几十种。通过各种动作表演,体现金龙追逐宝珠,腾云驾雾,飞跃九天的精神气概

历史渊源

据城南史氏族谱记载,城南村史氏先人本达公于700年前从浙江迁入,在南昌城以南择址开基筹建,同时带来了自己的传统的灯彩文化,其最早舞的是板凳龙可见一句古谚语:“杨家的轿子,聂家的行,史家的板凳爱死人,喻家的灯篙竖半夜,虔死张王两姓人”,其中提到的板凳正是城南龙灯的前身。其传承方式是父子传承,一直到今。现分布于南昌市青云谱区内的城南村、前万村、黄溪村、三店村、熊坊村、施尧村、下尧村、石马村、万溪村、楞上村、热心村等地。

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多出现于祭祀、节日、庆典活动等场合。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其形式、种类愈加繁多,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城南最早的龙灯表演以板凳龙构成,与江浙一带流传的板凳龙表演形态一致,可见其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八十年代后,为了方便表演、普及推广,原先的板凳龙已逐步改为形式、色彩多样的布龙。以往的板凳龙以家族为单位,每个有男丁的家庭都要提供相应数量的板凳,在春节期间联结成长龙以体现出家族的兴旺发达。而改成彩色布龙表演后,则褪去了家族的色彩而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欢庆活动。九十年代,城南曾出现一支女子舞龙队。而今,城南龙灯在祭祀、节日、庆典活动一同表演


上一篇:【传统舞蹈】北刘轿舞(南昌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青山湖双龙戏珠(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