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是在当地制瓷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制瓷以造窑为先,其始于五代,发展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其遗址分布广泛,据考古发掘成果可分为市区、南河、小南河以及东河流域等区域,涵盖了明清时期御窑厂、宋元时期窑场、明清时期民窑。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是生产景德镇陶瓷的最重要地方,《景德镇陶录》卷三载:“陶有窑,窑有户,工有作,作有家,陶有所资各行。”宋代及以前,景德镇使用龙窑;元代至明末,景德镇发明和使用葫芦窑;明清时期,景德镇出现许多特制窑炉,如明代为皇宫烧制龙缸而特制的龙缸窑(马蹄窑),以及烧制颜色釉瓷的色窑;明末清初,出现了镇窑(蛋形窑)雏型;雍正年间,成熟的镇窑诞生,它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窑型。镇窑属平焰窑,它综合了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的优点。

 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历史悠久,主要体现在窑房和作坊两个方面。窑房营造技艺独具特色,以镇窑为例,其窑砖无模砌筑,窑体采用薄壳结构,构筑上无异形砖,无复杂的排烟设置,它热利用率高且容量特别大,宽敞通风、经济实用、综合集约,具有生产仓库、生产车间和生活场地三重功能。与窑房重要性相应,“挛窑”同样十分关键,其是砌窑、补窑在景德镇特殊称谓,旧时只在族内子侄中传授。作坊即坯房,每组坯房似四合院,是重要的生产场所,原料制备、成型和釉下装饰等工序在此完成,同时还兼具居住功能。


上一篇:【传统技艺】古戏台营造技艺(景德镇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