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九江山歌(九江市)
2020-09-25 14:58
【简介】
流传于九江县境内的城门、狮子、黄老门、马回岭、涌泉、新塘等地。是九江人民在生产、劳作、闲暇时,触景生情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起源已无从考证,单从流传乡间的唱词,侧面反映了九江山歌流传已久。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九江山歌有“三声腔山歌”之名,分为高腔、平腔、低腔。高腔,定调高、句幅宽、拖腔长,亦称“找窄音”“挣红脸”,感情奔放。平腔,定调较低,句幅均称,刻画细腻,犹如二胡中的人工泛音,光泽明亮,娓婉动听。低腔,发音低徽,人们常用低音吟唱长篇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杨家将》等。九江山歌唱词十分丰富,一般以天时、地理、五谷、花鸟、历史人物、爱情、劳动等为主要演唱内容,如“郎在上风把歌丢,姐在下风冇抬头”“山歌好唱口难开,杨梅好吃树难栽”等。其唱词多以排比七字句体,达到很高的文学水平。在内容上,以爱情故事为主,常以爽朗的语言体现人物开朗性格,复以灵巧的手法描述主人公的曲折情感,又以排比的句式表达缠绵绻绻的爱恋。九江山歌还有一种唱“白白口”的歌词,它是百姓生活生产的教科书。唐代诗人白居易题江州北亭诗句“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反映了当时九江山歌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