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金星砚制作技艺(九江市)
2020-09-25 14:57
【简介】
亦称金星宋砚,因其原料金星石主要产于庐山市(原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下有宋村,且石中铁成分氧化后呈金色而得名,其于北宋时即在文人墨客中闻名,明代一度中衰,清中叶渐兴,民国时略有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金星砚制作技艺主要包括开采、选料、制坯、雕刻、过细(打磨抛光)等五道工序,其选料讲究,民国《庐山志•物产》载:“青石产八都驼岭,四都吉山,驼岭石尤为古老,斫为砚,称金星宋石。”八都、四都即今庐山市横塘镇和华林乡。按其斑纹形状、浓淡、大小,可分为金星、金晕、金圈、金色浪纹、眉子纹、冰纹等,仅就金星言,又分为眉子金星、鱼子金星、水波金星,更有极为罕见的金龟眼、龙凤眼等。其题材多样,主要有特色物产、地域风光、人物传说等;造型多因材而异,有长、方、圆、异形和自然形;品种丰富,有淌水、走水、单打、斗方、天素等20余种。
金星砚坚韧细腻、温润莹洁、纹理缜密,故具有发墨快、储水不涸、久磨无粉等特点,历来受到文人墨客赏识,北宋米芾《砚史》云:“庐山青石砚,大略与潭州谷山同”,“色青有纹,如乱丝理幔,扣之有声,得墨快,发墨有光,且有金星,抚之细润。”民国时,金星砚两度参加国际性展览并获奖;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星砚频频获全国性奖项,《文房良佐》《九龟荷叶》分获1985年、1986年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作设计二等奖、一等奖。其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