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流传于江西省兴国县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歌,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客家人在劳作中消解疲劳不可或缺的工具。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兴国山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生活气息浓郁,有独唱、对唱、三打铁、联唱、轮唱等形式。按创作手法和内容,兴国山歌可分为锁歌(知识性的问答歌)、丢关音(双关语或谐音双关语的问答歌)、尾驳尾(黄鳅咬尾巴)、书俚歌(开头为古书原文)、乱弹歌(歌词荒唐怪诞)、套歌(长篇成套的山歌)、故事山歌(介绍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长篇叙事山歌)。兴国山歌即兴演唱,临时编撰,出口成章。其最为显著特点,每首歌开头一句"哎呀嘞",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中间的歌腹部分,起伏跌宕,不同的歌手,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而唱到结尾句之前,有一个呼应语“同志格”“心肝哥”“心肝妹”,与开头的"哎呀嘞"相呼应。“山歌从来冇歌本,灵翻刁钻靠肚才”这是当地学者对兴国山歌特点的概括,评价歌手技艺的高低是通过考核他即兴编词能力与演唱水平决定的。当地优秀的民间歌手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跳觋师傅。跳觋是客家人祈福禳灾的宗教仪式,法师为了吸引旁人常把群众较为熟悉的山歌运用到仪式当中。兴国山歌与跳觋的结合印证了民间信仰在传统音乐的传承中起到核心作用,跳觋是一种民俗、民间信仰,也是兴国山歌传承的载体之一。


上一篇:【传统音乐】于都唢呐公婆吹(江西省赣州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戏剧】东河戏(赣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