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赣州市)
2020-09-23 14:55
【简介】
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其是南迁而来的中原汉人,为适应聚族而居、防御匪患野兽的需要,巧妙利用了山间狭小平地和当地建筑材料而建造的围合式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龙南、定南、全南(地方习称“三南”)和寻乌、安远等地,其中以龙南最具代表性。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独具特色,一是建筑工艺上采用三合土(石灰、黄泥、沙石)夯筑,墙体用土配方中加入精确比例的红糖、蛋清、糯米饭,做泥要经充分翻锄发酵,并采用金包银砌筑;二是建造形式上以国字型、口子型、回字形等方形围屋为主,辅以少量圆形、前方后圆型等异形围屋;三是选址多位于盆地中央,高度以2层、3层居多,面积从200 余平方米到1万多平方米不等。龙南全县18个乡镇,现存围屋370多座,数量之多、风格之全、保存之完好堪称客家围屋的代表,其中包括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
赣南客家围屋与闽西土楼相比别具特色,在防御建筑方面相对成熟和完备,围屋拐角处设凸出墙面,屋顶瓦面设炮楼,围屋建有宽大厚实的墙基,有用火砖或者条石砌成的防撬防挖外墙,炮楼内侧设有上窄下宽的射口,包有铁皮的两三重围门;围内建有备荒的暗井,围外挖有环屋的壕沟,整个围屋坚固易守;同时还考虑生活的需要,关西新围即集住宅、祠堂、议事厅、中心广场(跑马坪)于一体。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综合载体,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建筑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