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敦厚元宵灯会是灯彩之乡吉安县的一项大型传统民俗活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喜庆热烈,带有节日狂欢性质,集祖先俗神崇拜、民间灯彩、武术表演等于一身,内容丰富多彩、地方特色鲜明。

敦厚、厚丰两村,原本是一个大自然村,叫敦厚村。村民均为“刘”姓,同族同宗,分属刘氏宗族的8大房。汉高祖刘邦是他们的祖先。

最初敦厚刘氏族人举办灯会活动,与刘氏先祖刘邦的“斩蛇起义”传说故事等有关。“斩蛇起义”传说广为流传,世人皆知。但敦厚刘氏族人的传说版本更为扑朔迷离,充满奥妙和玄机。

其曰:“公元前212年,泗水亭长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刑徒从沛县前往骊山参加修筑始皇陵九死一生的劳役。出发不久,刑徒们就纷纷逃跑。刘邦心想,刑徒逃跑,自己已犯渎职之死罪,不如索性成全大家。于是,队伍来到丰西泽中,他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就地休息。晚上,他亲自将押送的刑徒全部解缚释放,并对大家说:‘各位赶紧逃命吧!我自己也要从此亡命天涯了。’刑徒们呼啸散去,但有十多位壮士不肯走,坚决要求追随刘邦,生死与共。于是,刘邦率这一行十多人在泽中小道逃跑。突然,一条大蟒蛇挡住了前面的道路。众人大骇,纷纷回走。刘邦知道,往回走一定会被官府追兵杀死,情况已万分危急。也不知哪里来的一股勇气,刘邦大喝一声:‘壮士行,何畏!’拔出三尺青铜宝剑,冲上前,向挡道的大蛇挥剑砍去。这一剑力大无比,粗壮的蛇腰几乎被完全砍断,血流如注。刘邦正欲补上一剑,将巨蟒彻底斩断,结果其性命,蟒蛇突然开口,自称是白帝之子,本想和赤帝之子——刘邦一比高低,争夺天下,不想落败,只请刘邦不要将自己斩断,留下一条性命,也为日后刘氏大汉江山留下一线血脉,好中途复兴,再续百年天命……说完,大蟒化为青烟升空而去。刘邦番然醒悟,信心倍增。追随的众人听了巨蟒之言,对刘邦更是敬畏、崇拜。不久,刘邦在沛县官吏萧何、曹参、樊哙等人和一班少年豪杰的支持下,杀了沛县县令,攻占县城,举行了祭祀天地鬼神大典,树立起红色大旗,正式宣布公开反秦起义。此后,刘邦率部南征北战,攻克秦都咸阳、击败强敌项羽,建立起强大的大汉朝。后外戚王莽篡位,大汉江山旁落,但王莽‘新朝’只昙花一现,刘氏很快又夺回江山,建立起东汉王朝,再续天命二百余年。刘氏族人相信:多亏当年高祖挥剑斩蟒时,手下留情,未将蟒蛇完全斩断,既给巨蟒留下了一条性命,也给刘氏大汉江山留下了一线血脉,使之天命续存……”。为纪念先祖斩蛇起义,剪灭暴秦的千古壮举,缅怀先辈南征北战,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教育族人永远继承、弘扬刘氏先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庆贺春节、元宵佳节等,刘氏宗族于每年春节、元宵期间,举行盛大的“元宵灯会”祭祀、庆典等活动。

因敦厚村紧靠县城敦厚镇,刘氏族人的元宵灯会活动每每在村落场院、山林和田间地头以及县城等,进行恭贺表演及盛大的巡游展演,深受县城和周边村庄群众的喜爱,迅速演变成为整个县城人民群众一年一度春节、元宵期间踊跃参与的大型民间自发性民俗文化活动项目。

“敦厚元宵灯会”活动历史悠久,村民称其“古已有之”。老辈人称:该习俗是开基祖刘徵从原籍湖北荆州襄阳带过来的,起初人丁不多,活动规模较小,后来越来越发展壮大,至清朝中后期成鼎盛之势。由此推测,该项目在吉安县的历史应当稍晚于刘徵定居吉安的时间,约为六七百年。


上一篇:【民俗】吉安干麦船(吉安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永丰玉扣纸制作技艺(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