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新干摇钱树(莲花落)(吉安市)
2020-09-18 14:50
【简介】
摇钱树,又称莲花落,源于宋,形于明,盛于清,源远流长。《新淦县志》记载“竹龙又替水龙船,斗巧争奇色色鲜,笑煞城东王老爷,听人齐唱落离莲”。“落离莲”即莲花落,时为盲人行乞而唱的劝世戏文,以扬善贬恶、因果报应、吉祥口彩,拜求施舍为主。两人一伍,一唱一帮。演唱者手执一常青树枝,上缀许多红色纸花,枝丫间用线串铜(明)钱,摇动时“嗦嗦”作响,以助打节拍,故又称摇钱树。
新干摇钱树经过长期发展和变化,与江西其它地方的莲花落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差异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以“本调”“哭调”为主要唱腔,吸收民间小调、采茶戏音乐,且用方言说唱,加之拍击胸、肚、臂、腿,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引人入胜婉转流畅,生动风趣;演唱形式多样,善于叙事抒情,有精短的颂吉板口、精彩曲折的说课子、还有抒情的小曲小调;演唱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是一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改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民风民俗,是传统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历史见证。
历史渊源
莲花落,本名莲花乐,是一种历史悠久、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的民间曲艺。它的起源,相传与唐代的佛教“俗讲”有关,在宋代已见明确的文献记载,如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中就有关于“莲花落为丐者所唱”的记载。元明时代的传奇戏本中也穿插有乞丐演唱“四季莲花落”行乞的情节,说明在元明时代,莲花落已经广泛流播民间。进入清代,莲花落已流行于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各具特色的民间曲艺。
新干摇钱树(莲花落),又称落离莲,是流传在江西新干县的一种盲人行乞所唱的曲艺。因演唱者手执一常青树枝,上缀许多红色纸花,枝丫间用线串铜钱,用于摇出“嗦嗦”之响,以助节拍,俗称摇钱树。新干摇钱树的起源是否也可上溯至宋代,已不可考,现有史料表明,至迟在清代同治年间,新干县域已有莲花落流传。如同治版《新淦县志》卷一记载的风俗诗中便有“听人齐唱落离莲”记述。“落离莲”即莲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