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是文坛宗师欧阳修的后裔及其同宗子孙聚居地,族人特别重视对先祖的怀念和祭祀。在举行节庆、婚丧等礼仪中,把祭祖当做最重要的内容,气氛庄重而肃穆。钓源的宗族结构完整,现在村里居住的欧阳氏分为渭溪仁派和庄山礼派,各分若干支房。严密完整的宗族内部体系,为祭祖的组织创造了条件。

钓源祭祖分三类:第一类是正月初一祭祖、正月初八会家族等宗族公共活动,第二类是小孩发蒙开训、婚嫁等家庭或个体祭祖,第三类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给先祖扫墓挂纸,中元节为祖灵烧包、挂衣和时令节日的敬祖等。祭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有仪式、程序。这些祭祖礼仪,传承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优秀传统,对强化族人认祖归宗的观念、激励后代见贤思齐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

历史渊源

钓源村自唐代末年建村,至今1100多年,开基祖为欧阳弘。北宋嘉祐四年(1059),欧阳修在为庐陵编的《欧阳氏谱图》序言中道:“自通三世生琮,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焉。自琮八世生万,万为安福县令。万生和,和生雅,雅生效、楚,效生谟、讬、詃,讬生皇高祖府君。”庐陵安福派欧阳氏尊欧阳万为一世祖,开基钓源的欧阳弘为第五世,与欧阳修的高祖欧阳讬是叔伯兄弟。欧阳弘在钓源开基后,传五个房派,其中的长房仁派居渭溪村,三房礼派居庄山村。钓源欧阳氏始终把祭祀祖先当作宗族事务之首,当作人生中的大事。祭祖观念一直不变,随着社会变革以不同形式来表现,在千年发展变迁中,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习俗,并且衍生出系列民俗活动。

钓源村自唐代末年建村,至今1100多年,开基祖为欧阳弘。北宋嘉祐四年(1059),欧阳修在为庐陵编的《欧阳氏谱图》序言中道:“自通三世生琮,琮为吉州刺史,子孙因家焉。自琮八世生万,万为安福县令。万生和,和生雅,雅生效、楚,效生谟、讬、詃,讬生皇高祖府君。”庐陵安福派欧阳氏尊欧阳万为一世祖,开基钓源的欧阳弘为第五世,与欧阳修的高祖欧阳讬是叔伯兄弟。欧阳弘在钓源开基后,传五个房派,其中的长房仁派居渭溪村,三房礼派居庄山村。钓源欧阳氏始终把祭祀祖先当作宗族事务之首,当作人生中的大事。祭祖观念一直不变,随着社会变革以不同形式来表现,在千年发展变迁中,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习俗,并且衍生出系列民俗活动。


上一篇:【民俗】万安儿郎灯会(吉安市)

下一篇:【民俗】峡江擎香龙习俗(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