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靖安打鼓铲山歌(抚州市)
2020-09-17 16:35
【简介】
靖安铲山鼓(又名:靖安打鼓铲山歌)是一种山民集体劳动时一人击鼓领唱、众人和唱的歌曲。据94岁鼓师吴贤书介绍,远祖在北方修筑黄河坝时就形成了打鼓歌(即铲山鼓)。据庵前自然村《廖氏宗谱》记载:清康熙48年(1709年),廖洵江从赣南迁居靖安县庵前自然村,并将铲山鼓带入此地。至今在靖安传承已有300年历史。过去,靖安山区每逢农历六月耘禾,八月铲茶山都要唱“铲山鼓”。现主要分布在江西省靖安县罗湾山乡庵前、庵背两个仅一山之隔的自然村,人口160多人,现健在的鼓师仅为5人,鼓师身背圆鼓,双手握槌击鼓,有时还会一边击鼓一边唱山歌,唱得兴起时劳动者还会和唱,这不仅能调动群众劳动情绪,还会提高工效。靖安铲山鼓载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卷》。
靖安打鼓铲山歌最先分布于山上片客家人聚居的罗湾、躁都一带。过去,靖安山区每逢农历六月耘禾,八月铲茶山都要唱“打鼓歌”。后来,由于劳动群众喜闻乐见,逐步流传到山下片的高湖、水口、仁首、宝峰一带,上世纪70年代以前,打鼓铲山歌在靖安境内盛行,随着农村分田分山到户的政策落实,打鼓歌这种群体劳动才进行的活动逐渐衰弱,现在铲山、耘禾时较少听到打鼓歌了,鼓师也仅有庵前自然村廖仁桂等少数几人。现仅存于罗湾乡的庵前、庵背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