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宜春春锣(抚州市)
2020-09-17 16:16
【简介】
宜春春锣流传于原宜春县(现袁州区)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曲调质朴无华,流畅顺口,听来亲切入俗,唱词有说农事的、讲时局的,更多的在逢年过节说唱戏文、故事和谈天说地,吉祥喜庆的赞美之词。表演形式基本上是由一人表演,身背红色圆形小鼓,并挂一小锣,右手执一鼓锤,系上红绸。走村串户,农家场院,逢人便唱,颇受群众喜爱。
宜春历为江西名郡、赣西重镇,文化底蕴深厚,自唐朝韩愈任袁州刺史以来,经济日渐繁荣,加之其地处赣中水陆交通枢纽,物质流通畅达,商贾来往频繁,随着商贸交易的兴起,各种文化景象也十分昌盛,外来的民间戏剧、小曲唱彩艺文活动相继拥入当地。
宜春春锣何时相传袁州,目前尚无定论,据宜春春锣82岁第三代传人口述,其唱春锣是年幼时由父亲教唱,后拜师正式学艺从事这行,古时,学唱春锣人有较严格的师徒关系,一切唱曲由师傅口传心授,所唱曲目都以农耕、农事、时令的传统曲目为主。春锣自流行以来就惯用当地方言土音演唱,旧时,主要流传于广大乡间村舍,即立春前,春锣艺人带上时令节气历书,走乡串村报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抓紧各种农事活动。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曲目在唱词上更加丰富,题材也宽泛,报吉送喜,祝颂唱赞等形式相继出现,加之当地戏曲的繁荣,有的艺人开始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春锣。
1970年后,送春形式和唱词改变更加明显,送春人不再受行规和师徒关系的约束,也不用带齐锣鼓,只需临时编撰,会唱曲调,上下句押韵,顺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