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手摇狮(抚州市)
2020-09-16 13:46
【简介】
手摇狮,是金溪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灯彩,经劳动人民反复加工,现已成为流传广泛,深受群众喜爱的民俗表演形式。
手摇狮起源于金溪县琅琚镇杨村一带。据传,明末清初,琅琚山水源紧缺,山下禾田干枯,人畜焦渴。村民常因争水而发生械斗。于是,人人练拳习武,家家特制一种木板凳,上面刻着一个狮石图像,英勇凶猛。后来,水源风波平息了,人们和睦相处,其狮石板凳变成了村民练武的传统,形成了眷恋土地、祈望丰收、反抗强权的一种习俗。每逢过节或五谷登场时,男人们便要舞弄一番,以图吉庆。久而久之,变凳为狮,发展为民间节日嬉耍的手摇狮灯。
手摇狮是通过两狮格斗、中间一位举灯长者劝和等动作,使两狮和好如初的表演过程。从起初两狮凶猛相斗,继尔单球表演,再到两狮平息怨仇补球戏弄为止,全场表演约莫半小时左右。整个表演过程中,耍灯人仪态严肃,动作轻柔潇洒,两狮各由一人操持,利用手臂、腰、肘、脚作下蹲步,模仿狮子扑球的摇、撒、滚、落,在一系列舒缓而又紧凑的动作中,极象狮子的憨、娇、顽形态。全场共分:引狮下山、双狮搔痒、单球表演、双狮扑球四阶段。遗憾的是原有108套动作,现仅保留下来十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