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上饶市)
2020-09-15 15:18
【简介】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是以毛竹为原料,纯手工完成多道复杂工序的造纸技艺,“片纸不易得,措手七十二”是其生动描写,宋、元时铅山造纸已声名远播,明代铅山是造纸重要基地,清中期纸业人口占全县十之三四,民国以来发展不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铅山拥有丰富的竹料、柴草和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竹纸生产条件,造纸作坊主要集中在石塘、陈坊和横江等镇。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工序复杂,有斫条、剥竹壳、晒料、沤塘、烧皇窝、纸料漂白、踩料、抄纸等72道工序;选料讲究,要选用立夏前后生长的嫩竹,要用当地的清泉,以当地特产水卵虫树配药,使用土法提取的土碱(竹碱),纸料要经长时间自然漂白;品种多样,其主要品种有“连四”“海月连”“龙排连”“改良连”“大匹纸”等,普通连四较为常见,龙排连较普通连四厚,改良连不渗墨、晕墨,海月连不透水,大匹纸又名冲宣,多用于民间印制谱牒。
铅山连四纸具有纸质洁白、细嫩绵密、平整柔韧、防虫耐热、永不变色等突出特点,享有“寿纸千年”美誉。明高濂《遵生八笺》将其列为元代精品,赞其“妍妙辉光,皆世称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多处记载,并给予很高评价。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等多用之,明版《十七史》、清版《古今图书集成》等书即用上等铅山连四纸印制。连四纸凭经验驾驭,虽无理化指标,但技艺传承自成体系,其凝结了造纸工人经验智慧,对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