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串堂,是一种以民乐演奏为主,辅以唱腔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发源于江西东北部的饶河流域和信河流域,流传于当今上饶市全境及省内的周边市、县,是赣东北地区所独有的一种曲艺形式。敲锣鼓,奏管弦,乐手兼演唱,一人串多角,唱戏文,不演戏,是串堂艺术的特点。1986年编印的《鄱阳戏曲志》引用了清道光版《鄱阳县志》的记载:“招集优伶至家表演曰堂会,串堂兼此二义,但坐唱而不表演耳”。

串堂被广泛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寿诞、乔迁、迎神赛会、祭祀祈福、板灯花灯等庆典场合的演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串堂表演形式灵活简便,根据不同条件或场合,从表演人数和表演形式上都可变动。传统串堂班定员8人,也可5至10多人不等;表演时可坐奏亦可行奏;可唱亦可不唱。坐唱时,艺人在厅堂围桌坐唱,故民间有“八仙坐唱”、“串坐班”、“打串堂”等多种称谓。行奏则主要在游行时根据不同场合演奏相应曲调用于烘托气氛。唱腔方面,串堂班明清时唱弋阳腔,清代中期分不同区域唱饶河调或信河调,也有以地方方言为唱腔的民间小调。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上饶专区大约有串堂班1500多个。在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委、中国音协主办的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西卷》以及其它诸多志书资料里,“赣东北串堂”都被收入其中。


上一篇:【体育竞技与杂技】上饶自然门武术(上饶市)

下一篇:【曲艺】万年串堂班(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