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鄱阳灌芯糖制作技艺(上饶市)
2020-09-15 14:37
【简介】
鄱阳草本灌芯糖是一种经手工技艺精制而成的传统食品,外形为圆柱形,长短可自由截取,形似香烟。外层为一层薄薄的麦芽糖皮,里层包着主要由:糯米、小麦、植物油、黑芝麻以及姜、陈皮、桂花、茴香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芯料,是一种古老传统低糖生态食品。
鄱阳灌芯糖自西汉创制以来,在历代传承演变过程中,漫长时期的家家户户制作,制作艺人的不断创作改进和发展,工艺逐步趋于完善,并流传到鄱阳周边的乐平、万年、余干、弋阳等县市的部分乡村,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传统食品。
2010年6月,鄱阳灌芯糖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灌芯糖的制作是有二千多年传统的饮食消费习俗。灌芯糖是由麦芽糖(古名饴糖)作糖皮料,黑芝麻及本草植物香料为芯料精制而成。饴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西周至汉代的史书中都有饴糖食用、制作的记载。鄱阳湖流域自古土地肥沃、雨水流沛,一直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当地盛产稻谷、芝麻等农作物。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当地制糖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并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据相关文献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古“番”地域就有用谷物、红薯等制作饴糖的传统,到周代饴糖制作渐成雏形。西汉以后,开始有人用煎熬后的饴糖灌入熟芝麻制作糖点。经历代百姓不断创作实践,鄱阳灌芯糖的制作技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后,灌芯糖制作技艺在鄱阳民间趋于成熟,尤其是芦田、饶埠及周边的的乡镇家家户户都有制作灌芯糖的习俗,一些技艺精湛的师傅每到秋收后,便成帮结队地奔忙于左邻右舍,相互切磋、指导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