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婺源纸伞制作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南宋时期。其尤以婺源甲路所产纸伞最为有名,素有“金溪斗笠甲路伞”之誉。康熙年间所修《县志》即已将甲路伞列入《货属篇》。民国二十五年(1936),“甲路纸伞”被选为国际博览会展品。婺源纸伞制作工序全为手工,取材用料考究、独特,综合应用了力学、材料学、机构学原理。制作技艺古朴,造型美观大方,运用活动的节点替代固定的节点结构,钻孔穿线的连接与竹销钉连接配合,并应用楔配合自锁机构来锁定展开结构。伞面皮纸吸墨性强,类似书画宣纸,艺人于其上题诗作画,寄情寓意,让婺源纸伞在实用之外更增添了审美情趣,不仅晴雨相宜,经久耐用,而且美观轻便、古朴别致,有较高的欣赏收藏价值。

历史渊源

婺源制伞历史悠久,有据可考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南宋丞相马廷鸾(婺源县甲路村张氏女婿)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回一把油纸伞。从此,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且做出名气,成了江南传统名牌产品,康熙甲戌年(1694年)被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也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长江流域。1936年在国际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清末甲路制伞艺人张龙盛最为出名,相传一直沿用的竹制伞键(俗称:虎尾键)系他发明。民国时期伞面画师张祖汉画技传神,形象逼真,民间以收藏其所画之伞为荣。

附:传说,康熙年间,婺源(隶属安徽)徽戏盛行。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正赶上露天戏台看戏,不巧天下起雨,前排有人撑伞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性急的顽童就用石子击打。石子是击中了雨伞,然反弹出来,打破了旁边的一把雨伞。康熙皇帝觉得奇怪,即刻叫人打听。结果:完好无损的是甲路产的,而被击破的那把产自它地。从此,“甲路伞,甲天下”便传开了。一时间甲路伞便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了长江流域,漂洋过海,成了历史名伞。当时,民谣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

制品与相关作品

婺源纸伞的代表作品有大红油纸伞、民间龙凤纸伞(铁皮刮画)、民间花纸伞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又开发出青花伞,丝绸伞、剪纸花伞等工艺流程

婺源纸伞的主要工序有: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葫芦(伞轴)-串葫芦(组合)-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整形)-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等。其中书绘图案,亦即中国传统书画之一,类似扇面书画。


上一篇:【传统美术】蔡氏纸葫芦扎制(长春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横峰兴安酥制作技艺(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