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萍乡湘东傩面具雕刻技艺于清代由湖南太丈传入,主要为宋代傩面雕刻技艺,广泛流传于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排上镇、荷尧镇等,现存700多幅傩面具,制作时间跨度覆盖元末、明清和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萍乡湘东傩面具雕刻艺人被称为“处士”,专职雕刻面具,并为面具开光、安放腹藏,有的还担任傩班掌案人。据处士赖明德讲,湘东傩面具雕刻有唐代雕法和宋代雕法之分,唐代雕法较为粗陋,宋代雕法比较精细。现继承的主要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制作工序主要包括起师、选材、雕刻、打磨、上漆、安腹藏、开光六个步骤,制作一个精致的傩面具须数月时间;据传湘东傩面具雕刻材料初为铜质,因舞者亵渎神灵而亡,后改以樟木等木质材料;雕刻技法将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综合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

 萍乡湘东傩面具雕刻工艺复杂讲究,作品风格古朴细腻。以功用分,可分为供奉和舞耍两种,供奉面具体型硕大,舞耍则体型小巧;以色彩分,可分为彩绘、单色和原色,彩绘颜料以金、红、黄、黑、白为主;从神态分,可分为凶猛狰狞型、和蔼端庄型和诙谐幽默型,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从装饰手法分,大致分为耳翅着冠型、纱帽幞头型、高发束髻型和怪兽型。其蕴含着雕刻艺人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当代传承人仍能雕刻440只完整的宋代人形傩面。现湘东傩面具除摆在神庙内由人供奉,更多的产品已走向市场,旅游、家居、装饰均可见其身影。


上一篇:【传统美术】莲花打锡(萍乡市)

下一篇:【曲艺】萍乡春锣(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