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喜娘文化(福州市)
2020-09-11 13:59
【简介】
喜娘文化:喜娘文化,历史悠久,与人们的婚庆息息相关,喜娘是新家庭的见证人,是履行婚姻礼仪全过程的民间主持人,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以闽侯县喜娘为代表的福州喜娘文化,深深的融入了福州地区新人们的婚庆大典中,从清代中后期起这个传统在闽侯(即福州)地区一直延续到今。上个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闽侯老百姓在嫁娶时依然还悄悄的请来了喜娘,为新人们主持婚礼,送上祝福。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闽侯人将喜娘文化发扬光大,去除了相对低俗的内容,加强了时代感,融入了新婚俗、新文化、新观念、新形式,将原来在婚宴上大菜(太平燕),鸣礼炮时才出场的喜娘拓展到了婚礼司仪、婚礼督导等整个婚庆流程,从而弘扬了传统文化,据了解,目前在福州地区,从事喜娘这一职业的有2000余人,在闽侯县从事喜娘的就有千余人。喜娘在婚庆大典时,还承担着婚庆大典的设计者和督导者。闽侯喜娘主持传统婚礼流程主要包括:布置喜堂、迎娶新娘、登门接亲、新娘进门、捧进斗丁、喜童滚床、添丁开桶、拜见仪式、十碗礼仪、拜堂成亲、大摆喜宴、洞房花烛十二个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