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大福头画起源于山东的青岛地区,主要集中地为平度等郊县的农村地区,后来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山东的移民浪潮(即俗称的闯关东),来到了牡丹江,并融入了其地方特色。在以前的农业社会活动中,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中所追求的、需求达到的一种美好愿望的精神寄托,以“精神生存”的方式来表达和保佑自己的生活,但当时人们的生活大多艰苦,没有过多的钱来请瓷器的、铜制的或金银制品,于是应运而生了在红布和黄布上做画像的大福头画,所谓“大福头”是指做此画的画匠。人们大多在春节的除夕夜在家里挂大福头画,每年更换一次新画,也有在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及八月十五挂画的,以祈求家庭平安等的美好愿望。这种画派以“言传身教,口口相传”的形式来沿袭传承下来,是前人遗留下来的有精神和观念方面价值和意义的文化遗留,是有历史价值的、有意义的;它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风情的民间美术画种。

上一篇:【非遗动态】评剧 忒好听!

下一篇:【非遗动态】山西挖掘民间文艺资源 推出多项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