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传承人简介】

面塑源于民间习俗,比如淮北地区春节的时候,做成“莲花”和“鱼形”的面塑, 表示“连年有余”;正月十六闺女给娘家父母送的老雁。孩子满月,外婆家送给孩子十二生肖的面圈,或者“麒麟送子”,祈求“圆满”。杨攀峰爷爷捏的就是这类面人,吹着自己用面做的唢呐,走村串巷推销面塑产品。

杨攀峰的面人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在传统面人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想象的元素和现代的元素,创造性发展了看型捏塑的技术。一个人物或者一张照片反复看上几眼,就能塑出人的模样来,和真人的神情惟妙惟肖,达到神似。

杨氏面塑采用的工具,主要是拨子、梳子、篦子和剪刀。制作手法基本还是传统的捏制手法,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捏面塑用的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掺和而成,并加适量的盐、糖、添加剂等,这样不容易腐裂。上锅蒸制半小时左右,再揉匀、调色,制成各种彩色的面。面有粘性 , 在捏面之前要用黄蜡润手。


上一篇:【传统美术】徽州沉香雕刻(安徽省)传承人:郑尧锦

下一篇:【传统美术】高峰唐氏竹编(安徽省)传承人:唐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