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四股弦(冀南四股弦)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魏县

  【保护单位】:魏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冀南四股弦又名“四根弦”,是河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其主要伴奏乐器大弦亦名“四胡”,上有四根丝弦,剧种由此而得名。冀南四股弦流传于河北省巨鹿县、馆陶县、魏县、肥乡县等地,远播京、津、鲁、豫地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是由民间的花鼓戏发展而成,19世纪初从山东传入河北,在民间俚曲的基础上吸收了乱弹、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营养,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规模。

  四股弦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早期多演民间家庭生活小戏,经过逐渐发展,后来也演出传统历史戏和连台本大戏。其唱腔悠长舒缓,委婉流畅,有男腔、女腔之分。角色语言含蓄幽默,通俗易懂,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冀南四股弦剧目众多,《刘金定下南唐》、《贺后骂殿》、《二进宫》、《坐楼杀惜》等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四股弦是珍贵的民间戏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亟待扶持保护。

魏县北皋镇北坡头村,地处邯郸市东南52公里处,位于魏县西南22公里。   

四股弦源于山东菏泽(曹州)一带,最早以民间的花鼓灯发展而成的。约1867年春,从山东来了一位乞讨艺人,名叫李成太,路过大名,到魏县乞讨,因会拉四弦,与魏县艺人瞎冬记、陈玉相结合,吸收当地小调,于清同治九年(1871年),在魏县北坡头村创建了河北第一个四股弦童子班。

该剧种属于板腔体系,兼有曲牌体,其唱腔优美,通俗朴实、诙谐风趣。板式有慢板、二板、三板、流水、倒板、黑红板等。文场主要用四弦胡、二胡、京胡、竹笛、笙等。四股弦因与河北梆子、京剧同台演出,蟒靠戏(朝代戏)日渐增多,一些表演艺术,唱腔、板式、音乐、脸谱、服装、导具、剧目等,都渐渐渗透到这一剧种里,大量的外来营养,使其在表演风格、演唱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生、旦、净、末、丑行当日益健全。

北坡头村四股弦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表演生动、活泼、粗犷,道白用京白,唱腔真嗓吐字,假嗓甩腔,舒展奔放,善于塑造朴实高亢各种英雄人物的独特艺术风格。

北坡头村现有四股弦剧团6个,四股弦演员500多人,现直接从业戏剧人员200多人,全村男女老幼几呼人人会唱戏,个个都懂戏,人们在平时说笑,红白喜事上用语全是四股弦戏剧的词,临村人戏说“北坡头村连公鸡叫都是四股弦腔调”。

上一篇:【传统戏剧】四股弦(冀南四股弦)(河北省邯郸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戏剧】肥乡四股弦(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