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磁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是河北省的南大门,东与临漳县、成安县毗邻,北与邯郸县、邯郸市、峰峰矿区接界,西与涉县接壤,南与河南安阳县隔漳河相望。城南有著名的北朝皇陵区和邺城遗址。

磁县曲艺坠子在清道光初年,由河南开封曲艺形式三弦书衍变而生成,因以小鼓三弦改制的坠子弦伴奏而得名。曲艺坠子有一人自拉自唱,二人一拉一唱,三人的“鸳鸯档”(男女捧口),多人的群口唱等演唱形式。伴奏乐器有专职伴奏者使用的脚梆和坠胡,说唱演员使用的简板、铰子、矮脚书鼓与醒木等。其中由道情改演曲艺坠子的艺人多用简板击节,由三弦书改演曲艺坠子的艺人多用铰子击节,由大鼓书改演曲艺坠子的艺人多用矮脚书鼓,醒木则多在说唱长篇书时使用。说书艺人通过说、唱、表(道白)塑造各种人物的艺术形象,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作品的主题。其唱腔以叙述为主,也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曲艺坠子生长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有说有唱,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是我国曲艺艺苑中一朵娇艳的鲜花。曲艺坠子的曲目分小段(一小时为限)、中长篇大书两类。传统曲目内容一般是演义、公案、武侠及英雄史诗。例如《小八义》、《包公案》、《刘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白绫计》、《大闹广州传》、《薛仁贵征东》、《杨怀玉征西》、《蛤蟆传》、《呼家将》、《珍珠汗衫记》等。现代段子有《郭隆真》、《菊花选婿》等。


上一篇:【传统美术】邯郸剪纸(邯郸市)

下一篇:【曲艺】磁县坠子(邯郸市)传承人:鲁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