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梅花篆字(宿州市)
2020-08-17 11:27
【项目简介】
梅花篆字起源于尧舜,传于唐朝,是画圣吴道子的杰作,经历了商、汉、唐、宋、元、明、清诸朝的风雨沉浮,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字形似梅花,它远看是字,近看是花,花中有字,字里藏花,因而得名。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古人爱梅、赏字的习惯,赋予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也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一块活化石。
篆体是骨架,梅花是灵魂,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领会梅花篆字的精髓。梅花篆字寄予梅花、根于书法,内含阴阳五行,及其独特而深奥的精神,梅花篆字之所以流传千古的原因,在于她透着正气、不屈,以一种最坚硬而最柔软的艺术表达,清晰的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生活的本真、现世的脉络、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早在商朝时期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梅花象形文字;汉代的梅花篆字就成为了欣赏收藏佳品,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名帖;到了唐王李世民即位,京城出现了“梅花大侠”闹京都之事,皇宫玉玺被盗,留书梅花三朵,皇帝大怒下令将所有能写梅花篆字之人一律缉拿;使梅花篆字无人敢问津,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直至元明两代才重见天日,可是到了清末,这种艺术形式又渐渐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