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碉情腊鱼食品制作技艺(安庆市)
2020-08-17 09:54
【项目简介】
周光奇,太湖县弥陀镇圣迹村村民,现年52岁,初中文化,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
2000年起,周光奇就在安庆经商。有一天,他与在安庆工作的哥哥,还有在安庆创业的弟弟在一起,回味起外婆——姚氏夫人(已去世29年)在世时制作的那些腌制品是多好的口味啊,回忆与留恋油然而生。于是,就按照外婆的流程进行制作,在不断总结、提高的情况下,制作的腌制品确确实实保存着“外婆风味”——也就是传统地方风味。
说起姚氏夫人的腌制品手艺,有着不寻常来历:姚氏夫人出生“小地主”。“小地主”家擅长制作腌制品。为了激发“帮工”们的劳动热情,“小地主”经常用腌制品来“鼓励”他们,也确实受到“帮工”们的喜欢。“帮工”们去霍山挑夫,携带的腌制品都很受当地人青睐。周光奇外祖父石章坤老人(已去世21年)是当地有名的漆匠师傅,经常去江西,带去腌制品,也被那里的人喜欢上了;姚氏夫人在世时,都是在腊月将鱼、肉腌制好,次年农历正、二月再做成熟食品,放入土窖中窖藏起来,来了客人时用作上品招待。孩子们经常围着外婆转,也就在幼小心灵里刻印下了外婆的老手艺,也有时趁着外婆不注意,偷点饱饱口福;与姚氏夫人隔壁而居的潘氏夫人(已去世30年),是皖鄂边陲一“大家”先生的遗孀也擅长制作腌制品。因此,姚氏夫人制作的腌制品是聚集了“小地主”与“大家”两家工艺之长。
碉情腊鱼食品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周光奇是第四代传承人,他凭借儿时记忆,按照祖辈工艺工序进行制作,又经过母亲点化,经10余年探索、总结、提高,成功制作的“腊鱼丁”,经过挑选的大别山优质淡水鱼、去鳞、祖传秘方卤水漂过、腌制、晾晒、切块、风干、退盐、沥干、蒸熟、过油、祖传秘方调味、腌辣椒搅拌、最后装瓶密封等30道工序,精制而成。既保留了传统口味,又通过灭菌技术延长了保质期,使这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得到传承,产品上市深得消费者喜爱,“腊鱼丁”注册了“碉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