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简介】

“葫芦烙画不同于一般绘画作品,一笔画错,整幅作品就毁了。”44岁的淇县居民赵志江自学烙画,用一双巧手、一支“铁笔”,在一枚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上勾勒出一幅幅画作: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虫鱼鸟兽、不怒自威的神仙佛陀、虚无缥缈的深山楼阁……12月14日,记者走进了赵志江的工作室。

“惊艳一瞥”后自学葫芦烙画

“我与烙画结缘只因为那一瞥。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儿,对绘画作品格外留心。之前我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艺术家在葫芦上作画的新闻报道,当时并没有看明白艺术家是怎么画的。”赵志江说,他只记得那位艺术家用一件工具将图案画在了葫芦上,他觉得很新颖也很漂亮,就对这种绘画方式上了心。

后来,赵志江又在电视上看到了一部关于烙画艺术的宣传片,从此他就对这种艺术形式着了迷。“虽然那部宣传片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我一直忘不了它带给我的震撼,烙画实在是太美了。”赵志江说。

那段时间他经常上网查看烙画作品,并自学烙画。“烙画真是太漂亮、太有意思了,我一点儿都没犹豫就花大价钱买了一台电烙铁,在家自己捣鼓起来。”赵志江说,一开始学烙画很不容易,因为葫芦是圆的,不好画底图,而且电烙铁不同于笔,很难把控,“烙画不允许出差错,只要一失误葫芦就会被烙坏,为了学烙画我可没少烙坏葫芦。”

学会烙画后,赵志江一直想拿着他创作的葫芦烙画出去显摆显摆,又害怕自己的水平不行被人笑话。“有心想让人看看又怕碰到行家,被人笑话。最后我决定带着自己的作品到集市上卖卖看。”赵志江说。

第一次去集市卖葫芦烙画的时候,赵志江的心中忐忑不安,“卖不卖得出去倒无所谓,要是被人笑话了我可就真没信心继续创作了。”赵志江说,令他没想到的是,一位我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会员看到他的葫芦烙画后,对他的技艺大加赞赏,并邀请他加入了县、市两级的民间艺术家协会。同年,赵志江又加入了我省民间艺术家协会。

一年之内加入三级民间艺术家协会让赵志江兴奋不已,他如饥似渴地与其他民间艺术家交流,学到了很多知识,创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发现我的眼界实在太窄,这样很难进步。很多老师推荐我多看展会,这样能帮我更快地提升。”赵志江说。



上一篇:【传统技艺】金属浮雕(郑州市)传承人:刘福喜

下一篇:【传统美术】左丘叶雕(开封市)传承人: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