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土沃老花鼓(晋城市)
2020-08-05 10:48
【简介】
土沃老花鼓是流传于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一带的传统舞蹈艺术。之所以称为土沃老花鼓,一是因其流传历史悠久,二是因人们对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久看不厌。每年的春节、元宵节、农历二月十九日(祭观音)和七月十五(鬼节),老花鼓表演是当地必不可少活动的项目。
土沃老花鼓是集打、唱、跳为一体的舞蹈表演形式。表演队伍二、三十人或三、五十人不等,主要角色有老丑、小丑、花姑、老汉、老婆、腰鼓手、报马童、担鼓;主要表演步法是“曲曲步”,要求全脚擦地行进,身体左右拧转,如风摆杨柳,轻柔优美;表演形式分为“双龙出水”、“三盏灯”、“十二连勾”、“双龙摆尾”、“双插花”、“九道弯”、“荷花转”、“单闷葫芦”、“枣化形”、“双分头”等,最为精彩的是“四丑登场”;主要音乐有两种,一种是舞蹈谱(走场锣鼓),分为走场谱和登场谱,一种是曲调谱(花鼓调),分为“老调”和“新调”两种曲目,歌词即兴编填;主要乐器有自制口噙鼓、小堂鼓、腰鼓、大锣、小锣、小钹、小镲、小勾锣等;服饰和道具主要有串铃、丝麻胡嘴、蝴蝶帽圈、对襟袄等二十余种和羽毛扇子、拂尘。另外,演员基本模仿戏曲的生、末、净、旦、丑各行当,也有特色型,全是自己设计自己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