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五鬼盘叉亦名“小鬼捉刘氏”,因有五名表演者扮演小鬼且持叉舞蹈,故名;它是山西省陵川县六泉乡(原冶头乡)赵豁池村独有的民间舞蹈,产生年代无文字可考。据传,清光绪年间就已流传,多在每年正月初四“接香客”时表演。此外,农历六月初一、初六赶庙会时也到邻村表演,民间称为“行乡走会”。

五鬼盘叉由8人表演,其中5人扮演小鬼,1人扮演老地方(土地神),1人扮演小阎王、1人扮演刘氏(女)。表演时,阎王率众小鬼上场,捉拿一贯打骂公婆、欺侮邻里、作恶多端的刘氏。众小鬼在老地方的带领下,找到刘氏与其展开搏斗,刘氏则四下逃窜、躲藏,虽撒泼抵抗,但最终被5个小鬼叉于空中,拿回阴间。该舞蹈每个动作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阎王带领众小鬼旋风似的绕场,融民间舞蹈、武术、戏曲动作为一体;众小鬼既有“吸腿、跳转、扑步”等基础性动作,又有“烤火、磕转、迈顶”等单一的个性动作;刘氏不仅有“虎跳、跌叉、吃叉”等技巧性动作,还有手握叉前翻360度的高难度动作;特别是小阎王的“足尖步”,五趾着地,左右颠拐,飘忽不定,极具神秘色彩。当五个小鬼用钢叉将刘氏托于空中时,更使人望而生畏。此表演前素有跪拜祭叉的习俗,表演时以打击乐伴奏,并燃放鞭炮,整个舞蹈在打、逗、闹的气氛中进行,只舞不唱。表演题材取材于神话传说,意在劝人弃恶从善,具有积极意义。1987年山西省文化厅对该舞蹈进行了录像,该舞蹈也于1993年入选《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


上一篇:【传统舞蹈】寿阳爱社(晋中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背铁棍(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