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挂门笺(临沂市)
2020-08-03 16:49
【项目简介】
临沂市郯城县“挂门笺”属于民间刻纸,是中国民间工艺“三绝”之一,起源于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郯城“挂门笺”又称“挂门钱”“门吊子”“凿画”,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楣吉祥装饰物。“挂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简简单单的一句民谣反映了当地农民对门笺的美好寄托。
门笺主要在春节和喜庆时张贴,一门是五张,结构为黄金律似的长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纹),边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称牙子)三部分组成。门笺的膛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膛子由花、鸟、龙、凤、鹿等纹样组成;再一类,门笺由图案衬托着吉祥的文字组成。如“万象(春)更新”,“欢度(福)新春”“吉庆(福)有余”等。